酒店如何招到优秀人才
来源: 综合网络 侵删
松下幸之助曾说:“打败竞争对手的手段就是要比对手学的更快!培训很贵,但不培训更贵”。
大多数企业都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,尤其是餐饮酒店行业。当招到新人之后,就迫不及待的召开新人培训会,入职培训、技能培训、文化培训、礼仪培训……本以为员工培训完就能顺利入职,安心工作,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,殊不知培训完之后,员工的一封封辞职信打晕了你。
“老板,该学的我也学会了,该体验的也体验了,我觉得我和你企业的气场不合,我要去找更合适我的平台。所以,bye bye 了!”
What?!我花这么多成本是让员工来学习,学完之后为我所用。现在是什么情况?
既然达不到我的效果,培训成本还这么高,那就不培训好了。
当然,不行!餐饮酒店需要的职员是相当专业的人才,有专业的交流语言、摆台、传菜、礼仪、收银,尤其是厨房的打荷、切菜、炒菜的厨师更是技术型专业人才,不经过培训就上岗,何来的规范和标准可言?
新人培训完之后Say Goodbye,为何?原因有二
一是抱着学习的态度,该学的学到之后,就拍拍屁股走人。这部分人占很大比重,他们接受一系列培训之后,自认为该掌握的技能掌握了,该了解的行业情况也了解了,该学的理论知识也有了,该认知的文化也认知了,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了,跳槽也就成了必然了。
二是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和神秘感消失了。当新员工对企业的一切都已经了如指掌,又渴望有更高的平台和更远的目标的时候,在她还没有习惯于这个环境、依赖这个环境的时候,跳槽也成为员工寻求新的突破和能力增长点的必然表现。
要想培训效果不违背我们的初衷,保证留下的新员工的忠诚度和意愿度,节省培训成本,就得学会使用“蘑菇效应”。
何为蘑菇效应?
众所周知,蘑菇生长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,接受不到阳光。只有当它长到足够高、足够大的时候,才开始被人关注,可是这时候它自己已经能够接受阳光了。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之为“蘑菇效应”。
对于新员工来说,这种“蘑菇经历”并不是什么坏事,因为它是人才“蜕壳羽化”前必须经历的磨练,它可以消除好高骛远之人的不切实际的幻想,使人静下心来,脚踏实地的面对现实,这样就能更加理性地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,对培养人的意志力和忍耐力都很有意义。
蘑菇效应只是新员工训练的方法之一,可以作为一个选择来应用。它大大减少了培训的成本,而且可以保证留下人员的意愿度和忠诚度,减少了以后人员跳槽、职位空缺的概率。避免了循环培训和招聘的困扰,极大减少了企业的精力。
蘑菇效应如何用?
“蘑菇效应”给企业培训的启示是:对于新员工的培养和成长,企业要借鉴蘑菇效应。
首先,对于新人的到来,不一定要如春天和煦般的阳光照耀着他,立刻给予各种培训,阳光太强烈,有时反而把嫩芽晒死;相反,让新员工做一些低级简单的工作、比如:抹桌子、扫地,清洗餐具,甚至清理厕所;考验新员工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和反应,其实也就是考验员工的意愿度,意愿度低的员工会自然淘汰。
有一个很典型的案例,日本邮政大臣野田圣子曾公开说过,她终身感激她的第一份工作对她人生的启迪和培养。她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到东京帝国酒店当文员,上级给她安排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清扫厕所。正是这份特别的经历,让她的领导看到了这个人的适应能力和对工作的意愿度。
其次,不直接给员工培训,可以观察不同员工的学习能力,有些新员工会主动去学,主动承担;而有些则无所事事,无精打采 ;观察不同员工的反应,可以帮助你选拔出积极的、好学的、意愿度高的员工。
经过蘑菇效应的淘汰,留下来的人员就可以进行一系列的培训和技能传授了,可以确保成功率,减少未来人员离职和职位空缺的概率,减少了企业循环培训和招聘的困扰。
- 北京酒店转让
- 上海酒店转让
- 天津酒店转让
- 重庆酒店转让
- 深圳酒店转让
- 广州酒店转让
- 合肥酒店转让
- 南京酒店转让
- 苏州酒店转让
- 杭州酒店转让
- 福州酒店转让
- 厦门酒店转让
- 南昌酒店转让
- 济南酒店转让
- 太原酒店转让
- 郑州酒店转让
- 武汉酒店转让
- 长沙酒店转让
- 三亚酒店转让
- 南宁酒店转让
- 桂林酒店转让
- 昆明酒店转让
- 丽江酒店转让
- 大理酒店转让
- 贵阳酒店转让
- 成都酒店转让
- 西安酒店转让
- 兰州酒店转让
- 银川酒店转让
- 西宁酒店转让
- 拉萨酒店转让
- 沈阳酒店转让
- 长春酒店转让
- 大连酒店转让
- 东莞酒店转让
- 惠州酒店转让
- 珠海酒店转让
- 青岛酒店转让
- 海口酒店转让
- 石家庄酒店转让
- 哈尔滨酒店转让
- 呼和浩特酒店转让
- 乌鲁木齐酒店转让